已故院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队伍 > 院士专家 > 已故院士

何泽慧

  何泽慧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 原副所长。

  她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山西灵石。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她不为当时社会上对妇女的传统偏见所动摇,自强不息,以优异成绩完成毕业论文。1936年得到原籍山西省的资助,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抗日爱国热忱,她选择了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以“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论文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不得已滞留德国。为了更多地掌握对国家有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她于1940年进柏林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参加磁性材料研究;1943年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物理研究所,在玻特(W.Bothe)教授指导下从事物理研究,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自然》杂志称之为“科学珍闻”。1946年春天,她从德国到法国巴黎,和大学时期的同学钱三强结婚,开始了共同的科学生涯。他们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合作发现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以该实验为开端而引发的一系列研究及成果,深化了人们对于裂变现象的认识。

  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组建。新中国诞生后,她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称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为了建立我国自己的实验技术基础,选择了制备乳胶作为研究课题。

  1955年初,中央决定大力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我国第一台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她的部署和指导下,在反应堆和加速器上建立了各类实验装置,陆续进行了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领域多方面的研究,掌握了各种热中子和共振中子核数据等的测量方法。她还看准了快中子谱学的国际发展趋势,不失时机地安排力量开展研究,使我国快中子实验工作很快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

  何泽慧对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以原子能所为基地,在钱三强的领导和何泽慧等人的指导下,开展了脉冲中子测量、临界试验物理方案及实验装置的研究,同时开展了中子源的研究和试制。由于一些关键的有分歧的国外数据只能靠自己的实验来澄清,例如:235U的热中子裂变截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数据,在国外文献上发表的这个数据存在明显的分歧;1962年,何泽慧提出利用自制的载铀乳胶和载硼乳胶来进行测量,经过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得到了精确的结果,至今仍与国际上推荐值一致。1963年前后,何泽慧考虑到中子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建议专门成立一个中子标准组来建立中子源强度和中子通量的标准。几年之后,中国就有了自己的中子标准,并用以解决了一系列实用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改进重建的两项中子标准,参加了国际比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何泽慧自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赴河南安阳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错误的审查和批判;1969年冬,下放到二机部,在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参加农业劳动。

  1973年,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泽慧担任副所长。她关注发展新的科学生长点,领导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推动了我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地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何泽慧院士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科学事业。几十年来,她把爱国深情全部倾注对祖国科学事业的奉献之中,不计个人得失。在科学研究中,她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尊重客观事实,擅于从实验现象中捕捉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她一贯倡导尽量利用简单的实验条件做出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并始终身体力行,形成自己科研工作的一个突出风格。

  何泽慧院士满腔热情地培养、爱护和保护年轻人,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为我国空间科学事业各个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1980年,何泽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直到耄耋之年,她仍然坚持全天上班,继续关心着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发展。1997年,她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泽慧院士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平易谦虚,没有架子。她坚持实事求是,绝不苟且附和。她摒弃虚荣和风头,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

  何泽慧院士的一生为我国的科教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功绩将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她的逝世,是我国科教界的重大损失。她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孜孜不倦、毕生以求的科学探索精神,严肃认真、自强不息的工作态度,谦虚谨慎、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是我国后辈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何泽慧院士因病于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