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院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队伍 > 院士专家 > 已故院士

赵忠尧

  赵忠尧,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1902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25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清华大学助教。1927年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师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密立根教授,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1929年他和英、德的几位物理学家同时独立地发现了硬?射线的反常吸收(实际上是?射线在物质中产生电子对的效应)。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他首先观察到硬?射线在铅中引起的一种特殊辐射(正负电子对的湮灭辐射)。这些结果是正电子发现的前导,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1931年他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在我国首次开设核物理课程,并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赵忠尧先生离开北平,先后到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以后为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1946年,他受当时政府的委派,赴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的原子弹试验;之后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处进行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他冲破重重困难,毅然回国。 

  他回国后参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利用他回国时带回的当时国内尚无条件制备的静电加速器部件和实验设备,先后于1955和1958年建成了我国最早的70万伏和200万伏高气压型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为我国核物理、加速器和真空技术、离子源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以静电加速器为基础,又主持建立了核物理实验室,具体领导和参加了核反应研究,为开创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72年他参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还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许多具体建议。他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 

  赵忠尧先生在教育事业上也有很大贡献,三四十年代先后在国内很多知名大学担任教授,五十年代又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近代物理系并任系主任,在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1995年,由于他对我国物理研究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将奖金全部捐献,在几所大学设立了赵忠尧奖学金。 

  赵忠尧先生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他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赵忠尧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为发展我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业、为培养我国原子能事业、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
Baidu
map